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边万莉 张欣 北京报道
近日,A股上市银行陆续披露业绩快报。截至目前,招商银行、中信银行、长沙银行、青岛银行、齐鲁银行等6家银行率先亮出2023年成绩单。
整体来看,2023年在银行业净息差承压的情况下,上述6家银行整体业绩稳健增长,虽然营业收入同比呈现分化态势,但净利润同比均实现了正增长,不良率齐下降,资产质量稳中向好。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结合去年宏观经济、银行经营压力及披露银行业绩表现看,银行营收基本持稳、净利润增速较去年略微放缓,不良率维持低位。整体看,我国经济保持良好复苏态势,国内银行积极应对挑战,优化资产负债结构,持续加大不良资产处置等,银行整体经营和资产质量将继续保持稳健。
利润增速小幅向上,不良下降
近年来,受银行持续让利实体经济、银行净息差不断探底、金融资产收益下降及存款负债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银行业面临严峻挑战。但国盛证券在1月14日发布研报称,由于2023年四季度经济仍处缓慢修复阶段、财富管理需求偏弱、银行减费让利等,预计多数上市银行全年业绩增速环比仍会略有下滑。不过考虑到2022年四季度以来债市波动影响下,银行其他非息收入(主要是投资收益和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下滑较多形成同比低基数,且2023年以来国债收益率整体呈下降态势,其中2023年四季度十年期国债利率下降0.12pc至2.56%,预计将对银行全年收入增速形成一定支撑。
从目前6家银行发布的业绩快报来看,一定程度上印证了上述猜想。营业收入方面,股份行、城商行分化特征表现明显。2023年4家城商行营业收入同比增速超过6%,2家股份营业收入同比增速略有下降。
具体看,2023年长沙银行、杭州银行、青岛银行、齐鲁银行的营业收入分别是248.03亿元、350.16亿元、124.72亿元、119.5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46%、6.33%、7.11%、8.03%;招商银行、中信银行营业收入分别为3391.23亿元、2058.96亿元,对应的同比增速分别下降1.64%、2.60%。
周茂华表示:“银行业绩分化与部分区域复苏、经济活跃度情况,客户群体、净息差及资产结构等方面存在差异有关。并且,近年来部分银行中间业务占比相对高的银行受影响也较大。”
虽然营业收入呈现分化态势,但是6家银行净利润表现总体不错,均实现了正增长。其中,招商银行、中信银行、长沙银行、杭州银行、青岛银行、齐鲁银行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是1466.02亿元、670.16亿元、74.63亿元、143.83亿元、35.49亿元、42.34亿元,同比增长6.22%、7.91%、9.57%、23.15%、15.11%、18.02%。
针对近期几家银行密集发布的业绩快报,华创证券发布研报表示,这些股份行业绩表现整体符合预期,中小银行利润增速仍小幅向上。中小银行整体按揭业务占比有限、营收相对韧性较强,同时在前几年风险集中处置后风险存量包袱较小,拨备有释放利润空间。
值得关注的是,杭州银行于1月12日晚间发布业绩快报,打响了银行业绩快报第一枪。东方证券分析师屈俊认为, 杭州银行业务特色鲜明,持续构建差异化竞争优势。对公业务定位压舱石,涉政类贷款余额占比六成,资产质量优异,区域项目建设需求将继续支撑投放;科创金融布局早、市占率高,有望受益于政策引导下的结构调整和实体经济修复。
邮储银行研究员娄飞鹏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银行业是顺周期行业,我国经济恢复基础不牢固的同时,区域经济恢复也不一致,城商行区域经营特点更明显,加上自身经营机制更灵活,从而支撑其业绩表现突出。就未来发展而言,银行业整体营收利润低增长将是大概率事件,但这其中也会有银行经营业绩表现较好,呈现分化的特点。
不良率维持低位,银行估值仍有上升空间
资产质量方面,杭州银行2023年不良率仅为0.76%,在6家银行中表现最佳;其次是招商银行,其不良率为0.95%;其他4家银行不良率略高于1%。具体看,2023年长沙银行、中信银行、青岛银行、齐鲁银行的不良率分别是1.15%、1.18%、1.18%、1.26%。
从同比变动浮动看,6家银行不良率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中信银行下降幅度最大,从2022年的1.27%下降到2023年的1.18%,同比下降0.09个百分点;青岛银行、齐鲁银行同比均下降0.03个百分点;招商银行、长沙银行、杭州银行同比均下降0.01个百分点。
上述六家银行不良率维持在较低水平且有所下降,一方面得益于国内经济延续良好修复态势,宏观政策支持有利有;另一方面源于银行高度重视资产质量,并持续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力度。
周茂华表示,从披露财报信息看,银行净利同比保持增长,不良率维持低位并有所回落等,反映银行经营保持稳健,经营质量稳步提升。2023年金融资产价格波动,银行持续让利实体经济与存款负债成本压力上升压缩净息差,对银行整体经营造成不小压力。
值得一提的是,央行于2023年8月发布的《2023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下称“《报告》”)推出专栏文章,呼吁市场合理看待我国商业银行利润水平。《报告》表示,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规模和利润总量逐步扩大,但净息差和资产利润率处于下降趋势,其原因在于以下几个方面:利率市场化改革深入推进,信贷市场竞争加剧,尤其新冠肺炎疫情以来,贷款利率下降较多,银行盈利能力有所下降。
周茂华认为,从趋势看,银行估值仍具有上升空间,但银行间分化仍较明显。主要是国内经济复苏,政策支持,企业经营状况持续改善,利好银行资产质量和盈利前景;同时,银行板块整体低估值、高股息率,对于稳健价值型投资者仍具吸引力。
多位机构人士表示,通过长期密集调研,对于目前上市银行的基本面已经有比较扎实的判断。但明年需要关注经济恢复性增长对于银行的提振,同时关注上市银行的股息率。
万联证券分析师郭懿分析,在内需回升以及财政政策的推动下,预计企业端和居民端的投资和消费将逐步活跃,宏观经济总体呈现复苏格局,叠加各类债务问题的逐步缓解,银行业的资产质量或整体保持稳健。盈利方面,行业整体处于业绩触底阶段,随着需求端的回升或带动贷款端收益率逐步企稳,叠加存款端成本率的稳中下行,净息差有望筑底。
(作者:张欣,边万莉 编辑:李玉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