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证券时报 作者:张达
自1月份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工作部署以来,各地和相关金融机构持续加快落地。2月29日,住房城乡建设部、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召开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工作视频调度会议。值得注意的是,这是继2月20日后,10天内的第二次调度会。
据住房城乡建设部和金融监管总局统计,截至2月28日,全国31个省份276个城市已建立城市融资协调机制,共提出房地产项目约6000个,商业银行快速进行项目筛选,审批通过贷款超2000亿元。
会议指出,融资协调机制是当前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破解房地产融资难题的创新举措,长远看是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加快“人房地钱”要素联动的有力抓手,资金跟着项目走,项目实施封闭管理,有利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各有关方面要抓紧解决工作推进中的问题,全力支持房地产在建项目融资和建设交付,保障购房人合法权益,有效支持现房销售,稳定市场预期。
会议强调,各地要按照协调机制“应建尽建”原则,3月15日前,地级及以上城市要建立融资协调机制,既要高质量完成“白名单”推送,又要高效率协调解决项目的难点问题。要严格按照标准做好项目筛选,经金融机构确认后形成第一批合格项目名单。金融机构应加快审核。按照“推送—反馈”的工作闭环,金融机构及时反馈项目存在的问题,城市融资协调机制要第一时间统筹解决,待项目符合条件后再次向金融机构推送,共同推动融资尽快落地。各省融资协调机制要对城市推送项目进行监督指导,督促城市及时将不合格项目移出“白名单”。住房城乡建设部、金融监管总局将建立联合调度、及时通报机制,定期通报各省和城市的融资需求落实情况。
会议要求,金融机构要建立专门工作机制,优化贷款审批流程,完善审批制度,细化尽职免责规定。要主动对接融资协调机制,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加快授信审批,提高项目落地效率,满足合理融资需求。要落实好项目闭环管理,对暂时无法提供融资的项目要及时反馈相关问题。要加强贷款“发放-使用-偿还”闭环管理,防止贷款被挪用,保障信贷资金安全。
中指研究院市场研究总监陈文静指出,此前2月20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召开了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工作视频调度会,此次住房城乡建设部、金融监管总局再次召开相关调度会,充分体现出中央及监管部门对城市房地产协调机制建立的高度重视。此次调度会,监管部门给出了具体时间要求,即“3月15日前地级及以上城市要建立融资协调机制”,进一步推动各地加快落地执行相关举措,扩大融资协调机制成效。
值得注意的是,与2月20日住房城乡建设部通报的数据相比,仅8天时间,建立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的城市增加了62个,房地产白名单项目增加了600多个,商业银行审批通过贷款增加了760多亿元。
“随着项目资金逐渐落位,项目的建设也将加速推进,整体对市场的正向影响也有望进一步显现。”陈文静说。
据中指研究院监测,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建立以来,郑州、成都、重庆、昆明等城市上报项目数量均超200个,部分出险房企也有多个项目进入白名单。
陈文静认为,在“推送-反馈”的工作闭环下,意味着暂时不符合条件的白名单项目,经过统筹解决相关问题并达到金融机构的要求后,可以再次向金融机构推送,更有利于扩大获得融资支持的项目覆盖面,出险房企的项目获得融资支持的机会也有望增加,有利于进一步稳定市场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