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聚焦2023上市险企年报
原标题:年报观察③丨A股五大险企代理人再减36万 新业务价值两位数飙升 寿险转型拐点到了吗?
财联社4月3日讯(记者 夏淑媛) 上市险企2023年“成绩单”均已亮相,虽然资产端受创拖累净利润表现,但寿险负债端改善明显。
据财联社记者统计,中国人寿、平安人寿、太保寿险、太平人寿、新华保险合计实现保险业务收入1.68万亿元,同比增长4.9%;合计净利润1344亿元,同比下滑8.9%。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2023年末,5家人身险公司总销售人力164万人,同比减少36万人,但较2022年同期91万销售人力大幅流失进一步收窄,且各公司受益于营销体系改革,代理人队伍年龄结构优化、业务质态改善,5家头部公司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23%。
某寿险公司总精算师对财联社记者表示,尽管储蓄型产品新业务价值利润率较低,但新单销售大幅增加仍可抵消低利润率影响,对新业务价值增长形成贡献。展望2024年,信达证券非银金融行业首席分析师王舫朝表示,人身险产品预定利率调整逐步落地,同时,监管推进银保、经代“报行合一”,严控渠道佣金费用,降低负债成本利好行业长期发展,头部险企有望更为受益。
五大险企代理人数量再跌36万,太平人寿队伍规模锐减4成降幅居首
2023年,个险渠道代理人队伍持续“瘦身”,但较2022年同期呈现企稳向好态势,队伍质态不断优化,人均产能进一步提升。
据财联社记者统计,截至2023年末,5家头部寿险公司保险代理人规模合计164.07万,较2022年同期200.3万减少36.23万。
具体来看,中国人寿总销售人力69.4万人,同比下滑5%。其中,营销队伍规模41万人,同比下降5%;收展队伍规模为22.4万人,同比下降5.9%。
平安寿险代理人数量34.7万人,同比减少9.8万人;太保寿险19.9万,同比减少4.2万人;新华保险15.5万人,同比减少4.2万人;太平人寿23.47万,同比下滑近40%,较去年同期减少了15.63万人。
业内人士表示:“虽然代理人数量仍在持续下跌,但较2022年同期逐渐趋于企稳,5家公司不断优化队伍年龄结构、专业结构,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代理人人均收入上涨,产能有所改善。”
其中,中国人寿代理人队伍月人均首年期缴保费同比提升28.6%;太保寿险核心人力月人均首年规模保费同比增长26.6%,核心人力月人均首年佣金收入同比增长46.3%;新华保险个险代理人规模人力15.5万人,月均人均综合产能6293.7元,同比增长94.4%。
中信证券非银联席首席分析师童成墩对财联社记者表示,从发展高质量人力的角度看,保险公司不仅仅需要创新的人才机制,更需要坚持奉行长期主义慢慢积累,这需要保险公司有存量的财务基础长期支持公司转型;同时,从高品质服务资源的建设角度看,只有少数保险公司有机会成为平台方,需要充分发挥保险公司客户优势、长期资金优势,采取自建、并购、合作等多种方式不断丰富。
“因此,未来保险公司的商业模式是建立在综合优势基础上,更是建立在优秀企业家的远见卓识和公司治理机制基础上。”童成墩说。
五大险企新业务价值均两位数飙升,寿险转型依旧任重道远
受益于代理人渠道高质量改革成效显现,优质代理人产能大幅提升,五大上市险企人身险新业务价值同比全部转正,均实现两位数正增长。
据财联社记者梳理,2023年,中国人寿、平安寿险及健康险、太保寿险、太平人寿、新华保险分别实现新业务价值368.60亿元、392.62亿元、109.62亿元、85.14亿港元、30.24亿元,对应增速分别是11.89%、36.2%、19.09%、27.8%、24.8%。
对于寿险转型成效问题,童成墩表示,寿险行业目前处于集中度进一步提高、且公司加大分化的新阶段。优秀公司在抓住中高端客户方面已经率先有了明确定位,同时通过创新的体制机制来匹配社会人力资源错位,吸引和沉淀大学生和社会中年职场精英,在人才竞争方面走在了前面。
“从具体指标上看,我们预计主要上市公司新业务价值有望步入持续增长周期,但价值率的提高才是超额回报的来源,上市险企寿险转型依旧任重道远。”童成墩表示。
展望2024年,信达证券非银金融行业首席分析师王舫朝表示,人身险产品预定利率调整逐步落地,降低负债成本利好行业长期发展,头部险企有望更为受益。
同时,监管推进银保、经代“报行合一”,严控渠道佣金费用,防范解决潜在“费差损”风险。佣金费用下调后产品价值率或有望持续提升,推动保险业新业务价值增长。监管趋严背景下,更加考验险企资产负债匹配和稳健、长期经营能力,头部险企有望凭借更强的业务拓展和经营能力更为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