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论
青岛的租房即可落户政策具有明显的突破性,这意味着落户门槛进一步降低,可惠及更多的非户籍人口。
“租房即可落户。”近日,青岛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的通知》,其中明确规定,在城镇租赁房屋居住并办理租赁合同备案和居住登记的人员,本人及其配偶在青岛无合法产权房屋的,在房屋租赁期间可以申请集体户落户。
作为一座有着1.49万亿GDP、1000多万常住人口的特大城市,青岛的租房即可落户政策,相对于一般超大特大城市实施的学历落户、购房落户、积分落户等,具有明显的突破性,这意味着落户门槛进一步降低,可惠及更多的非户籍人口。此举,无论是之于城市本身的发展,还是推进户籍制度改革而言,都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
众所周知,落户门槛是影响人口市民化进程的重要因素,而后者又关系到一个社会的消费活力。比如,近一年多来,一批一二线城市都纷纷下调落户门槛,就与顺应房地产市场的消费变化不无关系。
而从更宏观的角度看,降低落户门槛,也可以说是与当前提振消费的大背景相向而行。有研究表明,农民工消费被户籍抑制23%,比如1.8亿农民工成为户籍市民,有望增加消费支出约2万亿元。也就是说,降低的是落户门槛,扩大的是消费空间。
抛开提振消费的考量,大幅降低乃至彻底取消落户门槛,也是新的人口发展形势下,城市参与“抢人大战”的“标配”选择。
就租房即可落户而言,这种几近“零门槛”的落户方式之于人口流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在短期内,其主要是利于把实际已经在城市居住,但未购房、未落户的人口转化为市民人口,也即挖掘存量人口红利;从长远看,则增加了对外来人口的友好度,降低了他们融入城市的门槛,从而有助于吸纳更多人口。
一定程度上说,青岛的租房即可落户,相当于把特大城市的“抢人”方式再次升级。为此,更多的同类城市也可能会跟进。
事实上,近年来在多种因素的推动下,户籍制度改革的进程明显加快。据不完全统计,目前除了20来个超大、特大城市,其他城市均全面放开了落户限制,甚至不少省份已经实现了包括省会城市在内的全域“零门槛”落户。在此背景下,青岛开始实行租房即可落户政策,标志着超大特大城市的户籍改革也向前再推进了一步。
公开信息显示,2021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达64.72%。一般而言,城镇化率达6成以上,速度就将有所放缓,但我国有一个特殊情况在于,在常住城镇人口中,仍有相当部分处于未落户状态,也即并非真正的市民化人口。如同期,我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尚只有46.7%,两者相差了近20个百分点。
这种局面,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前者意味着我国的城镇化还需要提升质量,着重加快户籍人口的市民化进程,这实际也是新型城镇化的一个重要方向;后者则预示着,我国城镇化依然还有较大的空间可以挖掘。这方面,像青岛这样的特大城市租房即可落户,便是展示了积极的挖潜姿态。
当然,要指出的是,租房即可落户,不只是简单的“分配”户口这么简单。要让租房落户者也享受到等同的市民化待遇,并强化他们的落户动力,更需要一系列配套公共服务资源的投入。
近一两年,国家提出要在超大特大城市加快“三大工程”建设,即保障性住房、城中村改造和“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实际也为此释放了巨大机遇。
每座城市,不妨好好抓住机会,并顺势而为,加快推进人口市民化,提升城镇化质量,为各自的经济社会长远发展厚植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