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华粮网
经过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动荡之后,玉米终于“落幕”了。
在2023年最后一周,全球玉米价格跌到了近3年的低点,全年综合跌幅超过了30%,结束了此前连续5年上涨的牛市行情。例如,2023年底,芝加哥玉米报价为4.7美元/蒲,相比2022年底跌幅达到了30.6%;泛欧交易所的报价则为198.25欧元/吨,比2022年底时下跌了32.9%。现货玉米行情也随之大幅滑落。
导致玉米下跌的主要原因是供需发生了转变。
在正常情况下,玉米供需呈现平衡状态。影响供需的有两个因素:
一个是供应波动,一个是经济环境下导致的需求波动。比如,在经济上行时期,需求趋势也往往是向上的,是一个正向的增量。这时候如果供应平稳,供需就能达到平衡,而一旦供应端出现问题,供应减少,就容易引发价格上涨。
在2018至2019年这段时期,部分产粮国受天气影响,引发了产量的担忧,国际粮价出现了阶段性的上涨。比如,2018年时芝加哥玉米以及美国现货玉米同比分别上涨了8.2%和9.3%。但是当经济处于下行周期时,需求端会明显缩水,全球都在收紧钱袋子过日子。而这时供应端再出现问题,供需缺口就被放大。
回顾过去几年,玉米正是这么涨起来了。尤其是自2020年,全球疫情全面爆发以后,美联储大肆印钞搞起了大水漫灌,通胀迅速暴增,再加上供应链中断,需求恐慌性增长,就造成了全球粮价的飙升。而作为全球第一大作物的玉米,其飙升的幅度也是最大的。
但是随着影响玉米供应的因素逐渐消退,各主产国玉米产量逐渐恢复,全球玉米的供应开始持续增长。尤其是去年,巴西玉米天量增产,出口量大增,迅速增加了玉米市场的供应。而乌克兰也积极努力恢复黑海运输,均给玉米带来了供应面的压力。
反观需求端,在全球通胀见顶、经济回落的压力下,需求也开始低迷。于是,去年全球玉米价格快速回落,结束了此前连续5年上涨的牛市行情。
玉米是不是要摔进低谷了呢?却也未必。因为粮食市场格局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影响供需的因素开始变多:
一是地缘政治冲突。从俄乌冲突,到中东大战,以及还有一些地区虽然没有发生冲突,但较量也是剑拔弩张。这个世界变得越来越动荡了,动荡的不仅仅是市场,而是社会政治本身。而无论哪个地区发生冲突,粮食、能源都是冲在第一位的,都是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影响的,要么直接影响进出口,要么影响耕作,要么影响航运……
二是天气变化多端。农业是靠天吃饭行业,古代是这样,现代仍然是这样,几轮极端天气下来,减产之风四面刮起,直接威胁着供应安全。
三是通胀。通胀这件事,其实只能从具体国家来看,有的国家通胀降温,但有的却依然高企。比如印度,国内食品价格高企,政府不得不再次收紧出口以优先满足国内供应,也相当于减少了国际市场的供应。
所以,虽然持续了数年的玉米牛市落幕了,但影响粮食市场的因素却变得更多了。全球粮食市场正在走向一个新的阶段,可以预见,未来的涨跌变化会变得更加频繁。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新农观